报名通道开启不到半小时,名额就被“一抢而空”;演出当天,最多可容纳900人的音乐厅内人潮涌动;活动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阅读量超百万,“难忘”“下次还去”成为网友自发分享的关键词……这般火爆景象并非来自某场热门剧目,而是合肥大剧院市民欢唱团的日常。
今年5月起,合肥大剧院以“零门槛、零费用、两小时、一首歌”为运营原则,创新开展市民欢唱团活动。“从观众变成舞台上的表演者,不仅丰富了退休生活,更点燃了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64岁的市民廖阿姨多次参加欢唱活动,已是欢唱团的“铁杆粉丝”。截至目前,市民欢唱团已举办7场活动,吸引了超4000人次参与。
5月23日,市民在合肥大剧院音乐厅内进行合唱排练。(受访单位供图)
欢唱团的创建是合肥大剧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缩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文化惠民,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如今,剧院正以一系列破藩篱、优服务、贴需求的创新举措积极响应要求,为市民搭建起“共建共创共享”的文化空间。
点开合肥大剧院在社交媒体的官方账号,评论区已变成网友的大型“许愿现场”——“等一个《暗恋桃花源》的定档!”“求公开卡司阵容!”……合肥大剧院创新剧目引进流程,探索“自下向上、以需定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机制,既让剧目与市民需求精准匹配,又打通双向沟通渠道,提升了市民参与感与获得感。如今,观众的“心愿剧单”正快速落地,今年以来,剧院累计收集观众需求超千条,《永不消逝的电波》《寻找李二狗》等市民期待已久的重磅作品陆续上演,真正实现了“观众想看什么,剧院就引进什么”。
合肥大剧院持续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边界,打造集剧目演出、文化娱乐、休闲社交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一方面提升“颜值”,对主要出入口、木桥通道及周边绿化等进行氛围改造,夜幕下光影璀璨的剧院已成为天鹅湖畔的“视觉焦点”;另一方面修炼“内功”,引进江豚咖啡等店铺,提供餐饮、文创等多元产品丰富消费场景,将非遗市集、书画艺术精品展等搬进大剧院,让剧院成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
合肥演艺集团总经理吴红说,《建议》绘制出文化发展新图景,针对性地提出一揽子新举措,我们要以此为遵循,与时俱进把握人民群众新需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让剧院变成市民触手可及的文化“公园”,没事儿来这里逛一逛、坐一坐,轻松感受文化氛围。
这是位于合肥大剧院内的江豚咖啡。(受访单位供图)
今年是徽班进京235周年,“百戏入皖・星耀合肥”戏曲主题活动正在合肥如火如荼开展,作为此次惠民展演的核心场馆,合肥大剧院围绕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紧锣密鼓打造了系列惠民活动,推出最低10元的惠民票价,邀请不同戏曲种类的梅花奖得主带来近百场名家名剧展演,并同步开展百场安徽地方戏曲惠民演出。同时探索“票根经济”,打造链式消费新场景。观众可凭演出纪念票根免费游黄山、九华山等安徽标志性景区,以及合肥包公园、逍遥津公园等多家本地景点,同时享受餐饮、住宿、购物等全链条折扣,部分场次票根还可用于购车专属优惠、免费乘地铁。
“未来,我们将坚守文化为民、惠民初心,持续加大‘礼遇关爱’公益票、‘新生艺启’开学福利等惠民举措的实施力度。同时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更多像市民欢唱团这样有影响力的文化惠民品牌,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文化生活的‘主角’。”合肥演艺集团董事长赵斌说。(记者张紫赟、何晓)
责任编辑:温军红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