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2月1日电 题:陕西蓝田:为乡村产业添“美”增“智”激发振兴活力
新华社记者张斌
初冬暖阳,秦岭脚下,荞麦岭上的游客渐渐散去,陕西省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党支部书记吝朋涛总算可以短暂休息一阵。
“从开春忙到现在,有时前来旅游的车辆要排好几公里。”吝朋涛说,游客多的时候,村镇干部都齐齐上阵,有的疏解交通,有的担当讲解员。
游客在蓝田县荞麦岭观光游览。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尽管稍显疲惫,但吝朋涛言语间满是自豪:“好风光带来好收益,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80万元,创了新高,村民人均收入比2021年翻了一倍!”
荞麦岭是蓝田县依托秦岭风光打造的文旅体验区。行进其间美不胜收: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秦岭,眼前是1001亩红粉白相间的荞麦花,路旁还有荞麦制成的特色美食。今年以来,荞麦岭游客接待量超过115万人次,带动周边5个村1250户群众增收。
记者走访看到,近年来,蓝田县依托秦岭、白鹿原等生态和文化名片,结合县域内丰富的厨师资源、温泉资源及便捷的交通优势,先后建设了荞麦岭、将军故里民宿、楸树庙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等数十个联农带农项目,实现企业增产、群众增收的“双增”效益。
蓝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田相权说:“与传统繁重的农业生产不同,我们更加注重为种植和养殖业增添‘智’的元素,为文旅产业增添‘美’的元素,让广大游客能沉浸其中感受自然和人文的美好,也减轻村民们的劳动负荷,赚上轻松钱。”
村民在陕西得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在三里镇乔村,陕西得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一枚枚新鲜的鸡蛋通过传送带从鸡舍自动运送到包装车间。车间里,58岁的村民李小利只需挑选出破损的鸡蛋,再将鸡蛋摆放整齐即可,每月可收入约3000元。
“在家闲不住,去城里务工年龄又偏大、重活也干不了,家门口的工作刚好轻松、自在。”李小利笑意盈盈。
三里镇党委书记薛小魁介绍:“以前乡镇招商很多时候单纯看企业带来的效益,但这几年变化很大,我们引入的石羊生猪、培育的花卉果蔬等产业还要考量产业的智能化、生态化和美观化程度。”
村民在蓝田县三里镇一家花卉产业园整理鲜花。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为传统产业添“美”增“智”不断促使乡村焕发活力,吸引一批年轻人重回故里。
在白鹿原脚下的前卫镇将军村,“00后”姑娘陈思佳曾毅然决然要离开这里,如今却乐于成为村里的“钉子户”,还应聘成为村里一家民宿的管家。
“毕业时,偶然在招聘网站看到一家文艺又有格调的民宿招聘工作人员,而且这家民宿就在我们村,当时很是诧异。”回村求职的陈思佳颇为感慨,“以前总觉得乡村是灰色的、单调的,但现在的乡村已然是斑斓的,我们跟客人聊绘画、聊民俗、聊诗歌,很多游客反复来游览,意犹未尽。”
这是蓝田县一处新改建的民宿。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在田间采摘鲜花的老乡满眼笑意,年轻的乡镇干部谋划着乡村振兴的新点子,老支书对即将落成的新产业信心满满……行走在蓝田的村村落落,环境优美、活力满满的秦岭乡村在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责任编辑:温军红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