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9月18日电 题:四川资阳:“小镇法官”走村串户化纠纷
新华社记者张海磊
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福乐社区的一片梨园里,梨农们正趁着晴好天气,对已采摘完的梨园进行管护,园里一派繁忙景象。然而,几个月前,由这片梨园引发的矛盾曾是福乐社区党委书记谭红梅的“烦心事”。
2022年底,福乐社区一处44余亩的土地即将承包期满。原承包业主在这片土地上种植了梨树,但在还没清株的情况下,新业主进入,并与原业主产生矛盾。
事情反馈上去后,镇、社区组织调解三次,没有解决。原业主到法庭起诉,新业主败诉。“虽然没有上诉,但新业主依旧以阻挡原业主经营来表达不满,矛盾并没有解决。”劳动镇“小镇法官”张磊说,社区找到他们希望帮助化解矛盾。
张磊多次到福乐社区实地走访,并对败诉方进行判后释疑。最终,事情得到圆满解决。今年3月份,当地还顺利举办了梨花节。
这是张磊作为“小镇法官”到劳动镇后参与化解的矛盾纠纷之一。乐至县是四川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乐至县人民法院选派24名员额法官在14个未设法庭的乡镇担任“小镇法官”,成立工作室,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乐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廖中朗认为,“小镇法官”的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基层社会治理中乡村振兴法治团队紧缺、基层司法服务人手短缺、机关年轻法官基层经验欠缺三大难题。
“小镇法官”除了对群众的司法需求开展宣传和提供专业服务外,还建立与行政职能部门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收集掌握和分析研判综治矛盾纠纷信息,提前预防辖区矛盾纠纷。
去年,劳动镇旧居村一村民因土地流转费与村两委产生矛盾,准备起诉。张磊参与调解后了解到,因为村两委专业知识欠缺,分配方案确实存在一定瑕疵。在他的多次调解下,村民撤诉,合理诉求得到满足。但在日常接访工作中,张磊发现,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问题咨询较多。于是,他以工作室的名义给劳动镇发出一份工作建议书,建议加强对村社干部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并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相关政策的宣传。
“有时候老百姓因为面子上过不去走到了打官司这一步,虽然胜诉了但后续执行起来难。如果提前介入,调解得好反而让当事双方都心服口服,更好地解决问题。”张磊说道。
2022年10月26日,“小镇法官”谭开幕(左二)与同事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进行案件调解。(资料图片)
其实,“小镇法官”是资阳市探索的“1+4+N”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的一个缩影。其中,“1”是市县乡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4”是聚焦婚恋家庭、物业、交通、医疗四个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建立4个二级站点;“N”则是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分级分类建立的矛盾调解组织和阵地。除“小镇法官”的探索外,资阳市安岳县还建立了柠檬产业纠纷专业性调解组织、川渝边际联合调委会等。
在资阳市雁江区宝莲街道拱城社区,一个群众问题四色管理台账引人注意。拱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周亚东介绍,红色表示当日解决的紧急问题;橙色是需要一周办结的问题;黄色属于两周办结的难点问题;蓝色属于长期问题,要按月反馈进展。这种方式可以对辖区内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动态了解、长期关注、定时反馈,形成闭环。
据悉,目前资阳市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乡镇、村社一线。资阳市委政法委机关党总支书记王伟介绍,下一步将在推进诉源治理,完善协调联动化解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责任编辑:温军红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