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近日,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卢长林教授牵头组织撰写的《≥75岁老年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已正式定稿并即将刊出,这是针对75岁以上高龄老人血脂管理的共识性指南。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首要致死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保健水平显著提高,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7岁,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显示我国正快速进入深度老年化社会。而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因此,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积极控制血脂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关于血脂管理的证据很多,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血脂管理的指南或共识;但≥75岁的高龄老年人群的血脂治疗的证据十分欠缺,也没有相应的指南或专家共识。≥75岁的高龄老人常合并多系统疾病、同服多种药物,体能、虚弱程度以及余寿等均和非高龄人群相差甚远,而且个体差异很大,因此亟需一部共识性文件指导其血脂异常的管理。
由此,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荟萃海峡两岸三地的血脂领域专家,整合现有临床循证证据,反复深入研讨并数易其稿,历时两年,最终出台《≥75岁老年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专家共识》。该共识立足于现有的科学证据,提出适合我国≥75岁高龄患者的血脂评价体系和治疗建议,以更好管理高龄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
该共识立足于高龄老人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共病”这一特定人群和特殊情况,提出了“多靶点全面调脂”的新理念,进一步强化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调脂治疗的首要靶目标,并引入“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poB作为次要靶目标的创新性治疗方略。针对高龄老人的余寿、病理生理和合并症多发的特点,简化了危险分层,将国际上血脂指南普遍采用的4-5级危险分级简化为极高危和非极高危两个分级,更加实用,针对性更突出,可操作性强,易于被高龄老人接受与推广。针对我国老年血脂代谢异常的常用药物,着重介绍了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和PCSK9抑制剂等的特点和应用注意事项,尤其是高龄老人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实际情况,共识重点强调了各种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妥善处理。针对高龄老人共病较多的特殊情况,该共识专章讲解,重点论述和介绍各种共病状态下的调脂治疗措施。(钱海燕、王征)
责任编辑:温军红
来源: 新华网
|